□柳絮
  昨日報載,廣州市政協主席蘇志佳視察全市垃圾分類情況,在即將視察到濱江東綜合市場的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站之前,記者發現,竟有工作人員慌忙將垃圾塞入原本空空如也的嶄新垃圾桶內以應付領宿霧導檢查。而在領導視察結束後的當天下午,市場內的垃圾桶數量就明顯減少,四個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被一個白色垃圾桶所取代。
  為應付領導檢查而變著花樣“耍手段”,這種現象在國內並不鮮見,只是這一次被記者抓了現行,就難免會借錢讓一些人尷尬。首先撇不清關係的是城管部門:是不是有人事先將領導視察的時間和路線泄露了出去?甚至可以追問,是不是有人授意該市場將垃圾桶“佈置”好以迎接檢查?
  想象一下這一幕是何其荒誕吧:領導來視察之前,派人匆忙往垃圾桶里塞垃圾;領導視察的時候,工作人員一本正經地打開垃圾桶並現場解說:“每天上午會將市信用貸款場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每天早上會處理五六批垃圾”;而在領導視察結束後,迅速撤掉垃圾桶……
  其實,此前媒體也曾報道,某些樓盤推廣垃圾分類,只是在若干角落擺放一些分類垃圾桶,鮮見宣負債整合傳動員,甚至垃圾桶擺了相當一段時間也光潔如新……
  市政協主席蘇志佳視察後坦承:“我知道今天給我看的都是好的,我也網站優化知道垃圾分類有很多薄弱環節。”這個表態,說明市領導對垃圾分類現狀是有清醒認識的。事實上,這不是市領導第一次懷疑有關垃圾分類的彙報過於樂觀了。記得今年初,市長陳建華面對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投放率皆高達百分之八九十的數據時,也提出了一點質疑:會不會有一點水分?後經解釋,發現果然是統計口徑問題。而7月份,他又指出,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程度還不夠……
  市領導的清醒值得稱贊。但職能部門或屬下單位倘若三番五次地給領導提供“粉飾”過的場景和數據,會不會影響廣州在制定和推進垃圾分類相關政策時的科學性?要知道,各區垃圾分類的投入及考核、垃圾計量收費試點的啟動、垃圾焚燒廠的上馬建設……這些決策都是基於客觀狀況和數據做出的,可是,如果圍繞垃圾處理產生的數據本身就是有水分的,又或者,連擺在領導眼前的東西都可以造假,那麼,又怎能保證相關決策的科學合理呢?
  柳絮  (原標題:垃圾分類“造假”勿誤導決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bfsredx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