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展開,而這項改革在學費、招生、培養環節,更是百姓關註度最高、質疑最多的地方。一些代表委員圍繞報告中的改革措施,就這三方面問題進行了把脈分析。
   難題1. 學費漲價擋住寒門子弟?
   2013年7月,山東7所高校將固定的按學年收費改為彈性的按學分收費,引來一片“變相漲價”的質疑。此後,新一輪高校學費漲價開始波及越來越多的地區,將“漲價潮”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度。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再增10%以上。然而,高校學費大幅漲價潮,不得不讓人擔心高學費的門檻擋住廣大貧困學子的求學之路。
   不少人大代表指出,國家規定,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但多地上調後的大學學費,紛紛逾越了這條政策“紅線”。代表委員表示,目前我國高校的培養成本還沒有詳細而具體的清單,學生培養成本分擔機制不明晰,地方財政投入不足也未被追責,部分高校熱衷搞基建負債纍纍,學費支出監督機制缺失,致使學費成了“糊塗賬”。
   難題2. 自主招生帶來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被曝自主招生醜聞後,自主招生考試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越來越讓人們開始懷疑其透明度。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這是不爭的事實。”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在兩會期間公開炮轟“自主招生”。鄧秀新表示,本身缺乏固定量化標準的藝術類專業,更成為腐敗的溫床,“只要事先買通考官,現場隨便畫一筆,就能被稱作大師之作,外行人根本看不懂。”
   “自主招生又產生教育不公等新問題。只要統計一下通過‘自主招生’招錄的學生就可知,弱勢群體的孩子少得多。有些學校錄取的分差高達100分,給予了有社會資本的家庭極大的操作空間。”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教授羅和安說。
   難題3. 人才“難產”根在社會?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年年破題乏力。目前,中國高校的辦學規模已成為世界第一,但拔尖人才的培養和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發表跟國際水平的差距還是非常大。
   “這個問題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教育再好,還需要社會提供發展空間。”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
   羅和安分析,把人的思維固化的應試教育固然是應試教育,然而,提了多年的應試教育始終無法改變根子還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這個問題上,“正因為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大家自然擠破頭去好的學校,那麼,好學校的人才評判標準就成為學生培養的方向,這就形成了應試教育。”   (原標題:學費、招生、培養 高教改革三難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bfsredx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